依据《酉阳杂俎》记载,因为姓李的是国姓,所以在唐朝是禁食鲤鱼的,抓到鲤鱼将来,需要放掉,假如胆敢贩卖鲤鱼,重打60大板。
说起鲤鱼,大家的第一印象可能是“美味”。春秋末期越国医生范蠡,携美女西施隐居太湖,著有《范蠡养鱼经》一书,记载了三千多年前人类饲养鲤鱼的经验。鲤鱼的适应性强,不挑食,成长速度快,肉质鲜美,范蠡所言“鲤不相食,易长又贵也”极是。战国到秦汉年间,养鲤鱼的事业得到非常大的进步。
但,大家的年画里对联上,却画着鲤鱼,象征着吉祥如意。这又是如何一回事儿呢?
所谓无巧不成书,大家给鲤鱼的名字,“鲤鱼”的“鲤”,和唐朝的国姓“李”谐音。如此一来,事儿就多了。鲤鱼,一下从大家的盘中式快餐桌上菜,变为了皇亲国戚啦。
姓李的在中国历史上打造的政权最多,称帝称王者达60多人,所以姓李的声威显赫。但也正由于这样,给老百姓也带来不少麻烦。
当然,有人说是“鲤”与“礼”“理”同音,所以这般尊敬鲤鱼。但唐朝覆灭之后大家又开始吃起了鲤鱼,可见还是和“李”有关。
依据《酉阳杂俎》记载,因为姓李的是国姓,所以在唐朝是禁食鲤鱼的,抓到鲤鱼将来,需要放掉,假如胆敢贩卖鲤鱼,重打60大板。时人曰:“国朝律,获得鲤鱼即宜放,仍不能吃,号赤鲟公,卖者杖六十,言鲤为李也。”
除此之外因为唐高祖李渊的爸爸叫李虎。所以,老虎是不许吃的。这还不算,还不许人说“虎”字,得用别的字代替。什么字呢?马。这个“马”字不是重点,重点是一个过去咱们都常见的物件一一马桶。其实早在汉朝的时候,马桶就已经出现了,只是一直以来不叫“马桶”,叫“虎子”。到了唐朝,因为要避讳李虎的名字,虎子就改叫马子了。
之后,因为“皇权神授”,天子姓李,象征为龙。鲤鱼也姓“鲤”,自然慢慢地被推向神坛。皇室之中以鲤为佩,兵符改为鲤符,成为圣物。平民百姓为避讳“鲤”字,只能唤鲤鱼为“赤鲟公”。鲤鱼被赋予漂亮、善良、吉祥、勇敢等象征,据了解李白他妈就是吃了鲤鱼才生的李白,估计是偷偷吃的。在大家的非常重要的传统节日——新年中,鲤鱼跃上年画,象征吉庆有余,年年有余(鱼)。